銘家男裝社
1. 本店歷史:
民國62年創立,想獨立開店的原因是覺得這樣能賺比較多錢。
2. 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做西裝?
小學畢業,14歲左右。大概學三四個月就能自己製作衣服了。
3. 個人堅持的理念?
創業要靠自己,除了設計之外還要能夠獨立思考。
4. 為什麼選擇做男裝?
因為當時經濟不佳,所以學做服裝能夠賺比較多錢,而且學習的時間很短就能獨立作業了。
5. 從事這個行業多久?
從十四歲開始到現在六十五歲,大概五十年了。
6. 製作服裝的步驟?
打版→剪裁→車邊→開始縫紉
7. 一件衣服所需時間?
每件衣服所需時間皆不同,也會因為布料和技術不同而有差異。
例如:一件襯衫所需時間大約是兩個半小時。
8. 這家店是否繼續傳承?
沒有,因為孩子都是公教人員,所以沒有要傳承下去,也沒有收學徒,而且學習的人變少了。
9. 製作服裝布料的差異?
有軟硬的差別,軟的布料製作上較為困難,例如絲綢。硬的布料製作較為簡單,例如絨布。英國的布料是布料中最好的,日本次之。而布料的優劣,透過布的彈性以及熨燙的觸感,可以分辨得出來。
10. 消費群取向?
多以白色和深藍色居多,大多消費者會自己設計想要的款式,但不一定消費者要求就一定能達成,需要溝通和討論,而布料的選擇,則以店內的布料為主。
心得:
在訪問時,老闆說到以前的人吃苦耐勞不管多苦的行業、工作都肯去做,可是現在的人生活越來越舒適,能夠像以前那樣認真的人已經越來越少,而老闆的店也沒有要傳承下去,真的覺得有些許可惜,而老闆也說不管是甚麼行業都有他的辛苦,但是做到熟悉之後不管是打版、車線都可以迅速完成,這就是熟能生巧的技術吧,所以只要肯做肯學我相信不管甚麼行業都可以有他的發展。
*熨斗
*熨燙衣服刷水的器具
*縫紉機
*熨燙衣服時上面要墊一塊布
*傳統熨斗
*嘗試使用傳統的熨斗
*打版時使用的尺規
*店內的服裝布料
*訪談時的過程
與受訪者合影
組員:
B10033036 張碧庭
B10033037 吳嘉穎
B10033038 陳明威
B10033039 陳羿函
B10033040 陳建維
訪問:
張碧庭
吳嘉穎
陳羿函
紀錄:
吳嘉穎
攝影:
張碧庭